구독신청

大学仅教授知识?…应当教学生“如何学习”

  • 发布时间 : 2017.07.05 17:52   最后修改 : 2017.07.06 11:18
◆ 第四次工业革命之教育革命 / 每日经济·KAIST 共同企划◆


“第次四工业革命时代不知道会在什么时候到来,各位是否认为现在的教授可以预测学生们未来十年将要面临的事情?如果仅仅将教学职责限定在把最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那么是不称职的”。(香港大学副校长高为元)

“我们要从改变‘严格的教育’这一用词开始,我们的下一代所需要的并不是‘严格地’写对每一个单词和句子,我们应当‘严格’进行教育的部分反而是‘学习的方法’(Learn how to learn)”。(香港大学工程学院院长田之楠)

来自五湖四海的大学校长纷纷表示‘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应当从教育的根开始转变’。夏季达沃斯论坛于上月28日在中国大连希尔顿酒店召开,在KAIST校长申成澈的邀请下,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学校长以全新的教育模式为主题展开了谈话。除了申校长以外,当天出席座谈会的还有新加坡国立大学校长陈祝全、欧洲研究委员会(ERC)会长让-皮埃尔·布吉尼翁、东京大学副校长光石衛、香港大学副校长高为元、香港大学工程学院院长田之楠等全球各教育机构的领袖以及MBN社长张承俊。当天,他们建议为了迎接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挑战,须重新检验一切限制大学生发展的教育条件。在新孤立主义和国粹主义盛行的时代,大学的教育应当更加开放,应当以理性与合理为中心进行教育。当天的座谈会由KAIST研究所长李相烨主持。


―第四次工业革命与革新性技术是分不开的,那么教育机构的作用是否也应当重新定义?

▷ 陈祝全:大学不仅是开发技术的地方,大学也应当肩负为讨论技术进步造成的社会影响提供场所的职责。人工智能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人类开发人工智能以后应当怎样应对这一时代,提供全新的伦理、技术以及工具就是大学应当做的事情。

▷ 让-皮埃尔·布吉尼翁:欧洲正在出现如博洛尼亚进程(英国·法国·意大利·德国等国家间在高等教育领域互相衔接的一个项目)、伊拉斯谟计划(学生可在其他国家交流学习的高等教育项目计划)等革新项目。这类可以激发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潜能的项目还要不断进行下去。

―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的大学应当如何转变?

▷申成澈:应当从融合教育开始做起。KAIST明年将会在本科阶段实行无学科制度,从而实践融合教育。科学和技术的教育课程主要作用在于激发人的左脑,而第四次工业革命需要发展人的前脑,通过无学科教育,我们会在基础教育阶段动员整个大脑。

▷光石衛:我们不能仅仅依靠科学家和工程师解决现实问题,我们需要更加融合性的解决方案。东京大学在4年前便开发“全球领袖项目”,以此强调了学生的实行能力、议题设定能力、政治能力等。目前该课程已经与医学、科学、社会科学、信息通讯、经济学科等相融合,学生可以在考虑现实问题时采用跨学科的思维。

▷田之楠:当下,全球都在蔓延着国粹主义和新孤立主义的气息,但是大学绝对不可以。大学从本质上应当是国际化的机构。此外我还有想要强调的一点,智能手机从发展到成熟刚好用了十年的时间。如果假设一个人可以工作的时间为40年,那么在大学期间学习制造智能手机的学生也仅学到了适用于职业生涯4分之1的知识。此外,教育过程中应当加强学生们持续性的革新精神和企业家精神。为此,应当从教授开始做出改变,教授们依然认为自己有很多可以教给学生的东西,但是他们应该明白,他们所教的东西用不了多久就会在潮流变化中成为无用之物。真的为喊着‘教育体系不可倒塌’并且不做出改变的教授感到惋惜。

―您是否认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的大学应当更加关注社会伦理?

▷陈祝全:是的。在社会对立愈加强烈的今天,需要一个将两极化集体融合为一体的社会机构。随着技术的发展,统合社会的生产基础越来越多,大数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申成澈: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学习人类伦理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为了应对机器人会占据人类一半的未来,为了和谐的生存,开发全新的伦理算法也是非常重要的。

▷让-皮埃尔·布吉尼翁:伦理也需要有创造性。ERC项目中有一项建筑师为残疾人设计建筑物的项目。项目主要研究在欧洲各国对建筑存在多种限制的情况下,解决残疾人福利设施无法进入建筑物的问题。限制会带来新的挑战,也会带来新的创意。大学应当是为实践伦理进行创造的机构。


■ 捆绑于单一专业是罪恶

―那么大学应当发展成为终身教育机构,想要实现这一目标恐怕不容易。

▷让-皮埃尔·布吉尼翁:接受终身教育的学生和一般的学生是完全不同的。大家都有各自不同的职业背景,因此不可以对他们适用一贯的学问体系。由此,终身教育时代的教育者的作用也就更加重要,他们需要对每位学生有个别的理解与共鸣,这是个全新的挑战。

▷陈祝全:学生们应该从一开始就制定好长远的职业目标和学习计划。考虑到未来,应当加强数据分析和计算机技术等的教育,而且政府也应当以终身教育为战略目标,给予更多的补贴。

▷申成澈:教育应当以独属于人类的智慧、洞察力、创意、价值为中心,为此,我们应当实行的不是以答辩为中心的教育,而是以提问为中心的教育。并且将教育由个人中心转换为以团队为中心。目前的教育都是让学生们和朋友竞争,但是往后更加重要的是同旁人的协作。

―让我们把立场转向学生,要怎么做才能让学生具备在剧变的时代发挥才能的能力?

▷陈祝全:过去十年间,新加坡国立大学由集中于狭窄领域的“T型人才”转换为领域更加广泛的“π型人才”的培养,让学生具备跨学科的综合能力。比如,让专业为数学的学生转而学习数据科学。此外,多边化对学生的鼓励也是很重要的,如果仅仅重视专业学习,那么很容易忽视哲学、历史等真正重要的科目。

▷让-皮埃尔·布吉尼翁:将学生捆绑在单一的专业是罪恶的。对学生来说,重要的不是专业内容,而是研究实际生活本身,更重要的是如何将所学习的知识与生活相关联。我们有必要听听他们的声音,重要的是鼓舞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而不是学科利己主义。

▷申成澈:这正是KAIST的无学科制度精神。目前为止,韩国的教育都是以能力的培养为主,但是现在是时候开始实行价值为主的教育了。我们要问的不应该是你的能力有多少,而是你生活的目的是什么。

▷光石衛:日本有很多创意人才,诺贝尔获奖人数可以证明这一点。但是企业的革新却没有跟上时代的脚步,由于大学和企业千丝万缕的联系,双方有必要对彼此产生作用。大学可以和企业携手展开一些项目,成为引领时代革新的源泉。

■ 全球大学校长座谈会出席人士

▶ KAIST校长申成澈

△KAIST校长申成澈物理学科硕士,西北大学材料物理学博士,△KAIST教授 △大邱庆北科学技术院(DGIST) 邀请·2代校长

▶ 欧洲研究委员会(ERC)会长让-皮埃尔·布吉尼翁

△法国巴黎综合理工学院教授 △欧洲数学学会会长 △法国法国高等科学研究所委员

▶ 香港大学副校长高为元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学士,凯斯西储大学硕·博士 △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ETH、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教授、浙江大学交换教授

▶ KAIST研究所长李相烨

△世界经济论坛生物技术全球委员会副委员长△美国国家科学院(NAS) 海外委员(2017)

▶ 新加坡国立大学校长陈祝全

△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课程 △牛津大学分子医学研究课程 △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教授

▶ 香港大学工程学院院长田之楠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计算机工程博士 △UCSB 计算机工程教授△AT&T 贝尔实验室研究员

▶ 东京大学副校长光石衛

△东京大学机械工学博士 △东京大学教授 △日本机械工学会·机器人工学会·信息处理学会会员、美国IEEE 机器人协会·自动化协会会员




[(c) 每日经济 & mk.co.kr,禁止重新编辑与转载]

go to top